“要把南京的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的地位再提升,建立3—5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大的留学生创业基地,要准备出台新政策,要增加投入,要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此事。今年务必要在下半年召开南京全球留学生‘双创大会’……”
——这是今年4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对一封在南京创业的留学人员来信的批示。
5个多月后,本月16日—17日,批示中提到的“双创大会”,即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以下简称世界中国留学生大会),即将在南京拉开大幕。携带着118个高新技术项目的100多位有意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将在南京开启他们创新创业的征程。
在留学生回国创业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之一,南京如何借助此次世界中国留学生大会的契机,打造一个知名的服务品牌,留住更多的留学生在宁创业,真正成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热土,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封来信引出2亿元投资基金
在本次留学生大会上,国内首个专门面向留学人员的风投基金——中国南京留学人员创业投资基金也将正式启动。该基金一期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联合投资能力超过10亿元人民币,是吸引“海归”人员来宁创业的重要“杠杆”。
这个基金的诞生,与那封写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的信密不可分。
这封信来自南京留学人员协会创业者分会。信从文化环境、政府投入、人才资源、金融环境4方面,对南京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的环境进行了客观分析,来信话语直率:“政府和回国创业的留学生人员双方目的和初衷一致,双方都在积极行动,但为何鲜能两好变一好?双方都期待结出的果实为何少之又少?”
信中建议:“由政府牵头并与富有创业投资经验的民间投资机构联合,共同组建一家专门针对促进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的风投基金——南京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投资基金,变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用市场化的操作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留学人员创业者的问题。”信中还表示,分会的3家成员单位,愿意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共同为促进留学生来宁创业出一份力。
信直接寄给了朱善璐。中肯的建议和溢于纸上的拳拳赤子情,深深触动了市领导。市委副书记陈绍泽直接出面协调,很快,成立南京留学人员创业投资基金的有关事宜得到回应。在南京市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南京新港经济开发区、南京国资集团、苏宁集团、雨润集团的支持下,一期2亿元的基金敲定。基金将以公司形式运作。目前,“中国南京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投资公司”已经领取到工商执照。
记者获悉,基金以培养上市公司为目标,一旦公司上市,股份即退出。初步打算每年梳理出500家创业企业,投资重点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预计“基金”将像一贴黏合剂,将政府和留学人员创业者这两块“短板”焊接成一块“长板”。
写信人事业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南京留学人员协会创业者分会这封信,执笔人是南京三鑫特殊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希尧。他创办的这家公司目前年销售额2.1亿元,在全国同行中遥遥领先。
但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杨希尧自己心里最清楚。正因为如此,他才愿意牵头成为基金的出资人之一。
1994年,在日本工作的杨希尧决定回国创业。他带着20多位留学生凑起来的300多万元,从深圳到广州再到上海,最终把创业地点选在了自己的故乡——南京。
杨希尧决定投资日本一个朋友的易切削特殊金属材料专利项目。1995年2月,他的公司成立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期望中那样顺风顺水,半年后,在“内忧外患”下,杨希尧无奈宣布公司破产,300万的资金全部打了水漂。朋友们都很宽容,安慰他赔就赔了,就当给人生交了学费。可杨希尧不甘心,他知道,这些钱都是朋友们辛苦多年攒下来的,就这么让他一人折腾光了,实在说不过去。
1996年11月,杨希尧又费尽周折借了30万元,一切从头再来。这次创业顺利多了。第一年,公司销售额180万元,此后的10年里,销售额和利润几乎以100%的速度递增,仅用了3年半时间,不仅收回了所有资本金,之前欠下的几百万债务也一并还清。
回忆起当年为筹30万元四处奔走的情景,杨希尧感慨不已,“朋友们都不敢再借钱给我,银行也不肯贷款,最后连我爸妈的养老钱都贡献出来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杨希尧说,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所以,他希望今天的自己,能为和他一样怀着满腔热血回国“打天下”的留学生提供一点帮助。
“跟14年前相比,现在南京鼓励创业的氛围已经很浓厚了。但是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筛选有潜力的项目。我希望,这个基金能承担起国外风投基金的功能,寻找最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有好项目的创业者,创业会更顺利。”杨希尧相信,有了政府的支持,这次留学生大会必将吸引一批优质的创业项目落户南京。而这些优质项目在基金连续3年的扶持和专业服务下,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海归人员期盼创业扶持力度更大
我市目前有9960余名“海归”人员,但是在企业或自主创业的比例却不到20%。市长蒋宏坤多次批示,市人事局暨有关部门要鼓励和引进高层高端人才在南京创业。
“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创业,无论是对已回国的还是正在考虑回国的留学人员来说,都是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因为我们绝大多数出国留学人员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侨居国外,而是为了用学习到的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更好地报效祖国。”张垠,2000年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留学深造,2006年3月学成回国,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作为中国留学生,在祖国的土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大部分留学回国人员的理想和抱负。”他一再向记者强调。#p#分页标题#e#
不久前,张垠所从事的一项陶瓷技术研究项目被常州市某部门看中,常州方面热情地打电话要求他前往洽谈,并提出“项目摆在任何一个区、街道都行。”
“当然,我更希望项目能在南京落下。”张垠说。
他认为,南京市在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回国创业方面,已经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优惠措施,但力度还应该更大。
“作为一位没有太多创业经验的留学人员,我只能提一些粗浅建议。”张垠认为,南京首先要加大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比如在浙江省,海归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可以登记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税收减免和返还,获得创业资金资助和无息、贴息贷款。”在资金扶持的同时,搭建适合创业初期的公共平台。“这方面,无锡市很有特色,他们有一个专业化、系统化的创业服务体系,给人印象深刻。”
张垠认为,良好的创业氛围也能吸引更多的海归人才。现在许多城市除了优惠政策之外,还大打“感情牌”,真诚的承诺和无比的热情令人动心。“一个好的创业环境,既包括对创业者和项目的专业化服务,也应该具备对失败者的宽容以及帮助其东山再起的良好机制。政策是可以复制的,但制度和环境却并非一朝能复制成功。”
刘斯宏,1995年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留学、2004年学成回国后在河海大学任教至今。
“非常想‘下海’创业,手上也有一些可行性项目,可就是碍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至今还未迈出这一步。”刘斯宏说。
“最希望政府搭建一个宣传舆论平台、一个与创业者的沟通平台、一个实验孵化平台、一个生活服务平台,使广大留学人员不仅仅享受到规模性服务,更享受到个性化服务,充分地被认识,从而更好地去创新创业。”他说。
刘斯宏认为,每个留学人员都有不少项目在手,如果向社会推广或进行自主创业,首先存在一个被社会认可、被政府接受的问题。“在这方面,日本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他们定期面向社会举办讲座,让很多高校的成果走向社会。这样做的好处是,推倒了横在高校、科研院所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科技成果及时为社会所掌握,为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他告诉记者,他手上有一个有关南水北调的项目,“目前还养在深闺无人识,更谈不上运用了。好在不久将有一个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我可以在会上介绍介绍。”
建立一个良好的实验、孵化平台,为留学人员创业解决初期经费短缺、技术难题非常重要。刘斯宏介绍,在日本,高校研究生们每年都能享受到大约两三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专门用于创业前的“小试”。同时,他们还建有一个类似于孵化中心的部门,对不成熟的技术或者应用价值不明朗的项目进一步试验、完善。“南京市可以参考这些做法,为广大留学人员建立一个项目和技术的孵化器,提供少量经费、少量设备,鼓励留学人员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南京推出系列优惠政策招贤纳才
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好地发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奇说,为吸引广大留学人员来宁创新创业,我市正统筹规划,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刘安宁介绍说,我市在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助留学人员创业政策的基础上,正在研究并即将出台的政策还有:
——实施“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设立“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围绕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大科技领域,以企业为申报主体,以项目为评选载体,每年重点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
——实施“南京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建设计划”:设立“南京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领军人才及团队定期评选一次。
——加强市场配置服务体系建设:世界中国留学生大会将继续举办下去。与国家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搭建和利用招聘洽谈会、国际高层论坛等各种平台,积极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引进和储备工作。大力吸引国际著名人才服务和咨询管理公司在宁设置分支机构,尽量满足选址要求,并根据投资额大小给予一次性落户支持。对列入市重点引进计划和项目的中介机构一次性给予奖励。
——加强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对列入“引智珠峰计划”的国际大师级顶尖人才来本市从事战略咨询、科研活动、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休假的,给予资助支持,主要包括咨询费、来往交通费、食宿零用费、配备助手费、培训翻译费等。
对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引进海外高级专家给予重点资助,鼓励企业与其共同开展产品研发、业务开拓、成果转化和培训进修等。
每两年度开展“金陵友谊奖”和“领军人才奖”(取得突出贡献的海内外高级专家)评选活动,给予表彰及奖励。
对我市高级专家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外著名大学、国家实验室等合作开展科研的给予一定补贴费用。
——加强高层次人才合法权益保护:实行资格证制度。对来南京创新创业并符合一定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由市人事行政部门认定资格后,发给《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格证》,持证人及配偶、子女享受本市居民同等待遇。
统一指定省市级重点中小学各5所,作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备选学校,每年25个名额。持有资格证人员子女入学,可根据自主意愿优先安排。高层次留学人员,其随归子女在本市参加中考,录取时可按规定加10—20分投档。此外,还给予高级人才周转公寓服务。#p#分页标题#e#
深度链接
吸引“海归”创业,各地各有高招
【上海】近几年,在原有嘉定、漕河泾、张江、松江4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虹桥凌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留学人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鲜明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如张江高科技园区体现了“高科技”和“新区”的特色,嘉定园区体现了“民营”特色。最近创建的上海市留学人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采用国际企业孵化的机制,为留学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特殊的环境和条件。
【无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锡市提供的“米”是:“3个100”和“2个300”,即提供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100平方米工作场所、100平方米住宅公寓;提供不低于300万元风险投资和不低于300万元的商业担保;在无锡购房可给予30万至50万元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规定,海外留学人才必须注入自己的创业资金,必须控股,“以技术成果入股投资的,经评估,其技术成果可按注册资本不少于30%作价入股”。两年来引进“530”计划项目中,海外留学人员个人融入的资金达2.3亿元,且大多数都有后续的融资方案。
【杭州】今年3月,杭州市政府宣布拿出2亿元财政资金成立政府引导基金,这是目前国内市一级政府单笔最大的投入。 作者:李芳、毛庆、许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