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深蓝海域 来源:enet
【eNews消息】2004年12月25日,刚刚荣膺“央视年度经济风云人物”的马云在交大安泰论坛上放言说,他会再给淘宝的头号竞争对手eBay易趣1个月限期,随后便会“发起致命攻击”。和以往“只高调宣示目标”而从不“细致诠释实现目标的过程”如出一辙——自阿里巴巴时代的“阿甘”进化到淘宝时代的“狂狷者”的马云并未对其此番的豪言进行清晰解说。
IM和C2C无疑是过去一年里中国互联网产业最为炙手可热的两个焦点。即时通讯市场火爆,表现在除腾讯(QQ、TM)、微软(MSN)、Yahoo!(雅虎通)之外,新浪、搜狐、网易、TOM等门户网站纷纷竦身其间并不吝资源投入;而C2C的“第二春”在某种意义上则完全有赖于马云与淘宝的“高调”。
看起来,马云对于淘宝在2005年继续保持高歌猛进的状态信心十足,但在我等旁观者看来,被其所着力渲染的“盛世”却越来越像是乌托邦——种种迹象表明,马云对淘宝前景的乐观预言不过是故作姿态;而2005年的淘宝也极有可能在一条危险的高速路上冲向由盛及衰的分界点。
2003年11月,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走访了淘宝的办公地,并把“跟随他四年”、“带有他体温”的幸运手表留在淘宝,作为软银鼎助“马云帝国”的一个象征——事实上,马云与这位日本商业巨子的渊源可谓极深。作为阿里巴巴最早的投资者,正是孙正义在2000年投入的2000万美元构成了马云今日事业的基础——随后,2004年2月17日,马云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正式向外界公布阿里巴巴获得四家投资机构联合投入的8200万美元(其中日本软银占6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当时,业内人士对此事件的评论是:日本财团的支持会让马云在中国的敌人不寒而栗。
事实亦是如此。根据淘宝在去年11月10日发布的业绩数据,其会员总数达到305万,10月份的单日成交金额高达900万元。对于一个成立仅一年的企业来说,如此惊人的成长速度不仅会让eBay易趣刮目相看,也令得其他竞争对手瞠目其后、策马难及。
淘宝神话的前提在于由“零盈利压力”衍生出的“免费制”法宝。2004年,马云通过各种言论渠道强化着同一个声音,即“淘宝的苦恼是钱多得花不出去”;淘宝CEO孙彤宇也发誓要延续“起码一年的免费制”;这确有可能是实情,7月,阿里巴巴向淘宝追加了3.5亿元人民币(约占年初私募资金的一半)的投资,同时重申“三年以内不允许考虑盈利”。
然而迅速的扩张必然带来资源的急剧消耗——况且,淘宝在不断消耗资源的同时还从未公示过企业的盈利模式与发展前景。
以“不盈利”、“全免费”为营销利器的淘宝有着成为“资源黑洞”的潜质。不过,只要直接投资方阿里巴巴仍能坐拥数百万商户资源和每年上亿元的利润,只要间接投资方孙正义和日本软银仍愿意为淘宝在中国赔本赚吆喝买单,那么淘宝理论上也有机会长盛不衰。
迄今为止,舆论界有关阿里巴巴经营状况的报道几乎都来自该企业的主动“爆料”,很少听到其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声音——2004年12月1日,《成都日报》刊登了记者对马云的专访,文章称,阿里巴巴现拥有600万商户会员、年交易量将突破100亿美金(由此可以推算出每位商户的年均交易量约为1667美金,日均交易量则为4.57美金);再对比年初马云与网易科技频道记者的对话,当时他表示说:“2003年我们说一天收入一百万,到年底我们确实做到了,今年我们希望一天赢利一百万。”——只能说,有时数字能说明很多问题,有时数字却让人越看越糊涂,马云不急于让阿里巴巴上市果然是有道理的……
即便阿里巴巴日进百万,恐怕也很难撑持淘宝的海量资源靡费,而且这种“一拖一”的模式也极易引发投资者与企业内部的意见分歧——谁也不能把淘宝遥遥难期的盈利前景变成阿里巴巴眼前的那根胡萝卜。倘若外敌未攘、内乱又起,即便是聪辩之士如马云,恐怕也难承担其后果。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这种情势下,奠定马云事业根基的日本财团的持续支持便显得至关重要——但短期内(至少一两年内),后者或直接或间接对淘宝追加投资的可能性似乎并不甚大。
据了解,近年来互联网已经让孙正义的财富“蒸发了760亿美元”,他持有的股权价值也“缩水了98%”。在日本,孙正义凭借网络电话“引爆了电信资费革命”,击败了第一敌手日本NTT,但却因此使软银“惨赔”了9.5亿美元。尽管软银已通过Yahoo BB圈住了超过400万宽带和IP电话用户,但赔本经营的状况却从开始延续至今。2004年8月29日,软银宣布以72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600万股UT斯达康股票,目的是套取“约3000万美元的一次性受益”。对此财经界人士认为,孙正义和软银亟需摆脱“投资互联网业失败的窘境”,并为“转型电信业”募集资金。尽管被誉为“电子时代大帝”(Cyber Mogul)的孙正义决不可能一蹶不振,但眼下深陷鏖战的他与软银是否还有余力支持马云及其中国事业,这是个未知数。
阿里巴巴有多少个3.5亿(人民币)投给淘宝,日本软银又有多少个6000万(美元)投给阿里巴巴?一旦资金链出现缺口,为马云所津津乐道的(阿里巴巴+淘宝)“影响世界经济走势”便只能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当然,他至少还有一个选择,那便是与Yahoo!或其他有志于进军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的国际企业(也包括eBay)进行资本与品牌的整合。
能够流传至今的“老话”通常都是有道理的。老话说,欲速则不达——对于那些雄心勃勃的企业领袖来说,“急进”有时并不是好事。2005年,淘宝究竟有没有足够的“后劲”助其纵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淘宝是会实现其掌门人所勾勒的盛世愿景,或是步入盛衰分际的乌托邦,这正是上一年度风云人物马云在新年伊始留给所有人的一个悬疑。
盛世还是乌托邦——2005淘宝步向盛衰分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业笔记 »
盛世还是乌托邦——2005淘宝步向盛衰分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