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创业不是项目、不是行业,而是人
我从之前了解的各种故事和书中也对创业有了点小想法,希望朋友们可以看看并补充和修正:
1. 创业首先不是项目、不是行业,而是人。
对于一个创业来说,其实就是一帮人在一起做事,而大家有没有合作的意识,有没有一个好的合作模式,有没有一个好的沟通模式,有没有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模式才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至于是不是有相应的项目经验,只是加减分的问题了。尤其对于那些没人做过的领域,怎么合作比怎么做更重要。
好的合作模式决定了面对困难和不可预料的风险的承受能力。一个人永远不能包打天下,好的创业是需要一个团体的。
而选择的人必然是对所做的事情有热情、有想法,至少能够自发的去做事和敢于承担、敢于直言的人,如果这些人能有持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那对于团队来说就是更好的选择。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例子屡见不鲜。
而能否选择合适的人就是看领头人的眼光了,好的眼光能够识别合适的合作者。
然后是领头人的用人能力,会识别但不会用,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例子:马云和他的18个人开始是做网站,然后做平台,然后做支付,是什么联系?
史玉柱和他的8个人开始是做保健品、然后做银行、然后做网游,是什么联系?
2. 创业是要看行业环境有的创业一开始就注定坚信,因为他们是在一个成熟的行业,有横在面前的领先者,有无数知道该怎么做的后来者,于是这时比拼的就是谁对行业更熟悉,谁更能吃苦,谁更快速的进行。这种环境更适合磨练创业者,可以让人们真的想通那些应该想通的东西。
而有的创业环境是不明朗的,大家都在试水,都在思考,这时比拼的就是谁更有想法,谁更坚定和谁更能自我改正。在这样一个环境,跑得最快的往往是最先触雷的,而机会的纷繁又会迷茫人们的眼睛,让人们没法专注和塌下心来。这时需要的就是一个团队能够保持交流、保持相互扶持,不然就只能期盼着领头人是个大牛了,但目前我是没看到有这样的人。
如果选对了行业,那就可以乘着大势赢得快速成功,比如这个黄加阳,他乘的势就是网游+网页游戏。由于网游的成功,玩家、投资者都被蒙蔽了眼睛,再加上网页游戏很好的填补了网络游戏的空白,于是早期的那批人都很快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不过也是借鉴了成熟的例子,比如最有名的travian)。于是他们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创业者了。但这点是会毁掉很多人的,他们只是个投机者,更甚者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比如黄加阳,是个看不清自己的投机者,他们只是在做别人都说好的事情,但没有看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起来的。所以这样的人或公司往往会被自己膨胀的野心和发红的双眼所埋葬。
3. 创业拼的是细节创业的公司不一定需要多完善的模式、多正规的管理,但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也许这套模式不正规,甚至很土,但能解决问题就是创业前期最需要的。如果!!!只是套用了一个自认完善的模式,却又不断打破规则,又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参与者没有真正的参与感,那这就只是一个自我催眠、自我满足虚荣的壳子,一个束缚了整个团队的壳子。
创业的团队在一开始就是需要能够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做事,宁可多做决不能少做,在多做的过程中不断试错、不断完善(是在专注于一个方向的前提下),才能慢慢明晰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新兴行业,不可能有人能看的清楚。那些认为自己一眼看懂整个方向的人,往往是自我催眠和刚愎自用的结果。
连马云都在不断强调自己新悟到的东西、新调整的方向、新更正的方式,又有什么人敢说一个新行业容易、不就是那么回事呢?
4. 最后,创业才是拼的想法一个好的想法一是可以借势、二是可以持续、三是可以实现。在一个好想法的支持下,很多事情是可以事半功倍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创新、要自我完善,因为性价比永远是做事的核心点。
在一个传统的稳定行业,新想法是很难出来的,因为无数先贤、无数天才已经把这个行业想了个遍了,后来者很难脱开这个圈子。而一个新兴行业却是可以容纳无数的想法的,就是因为它是一片开阔地。至于种什么能结出好收成,那只能是靠传统经验、前者经验教训、对天地事物的哲学认知和一颗坚定自信的心,在尽量减少犯错的基础上不断尝试而得出的。
5. 拼的领导人这一点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人的性格千奇百怪,很难统一定义。
但有些地方是可以侧面了解到的:
a. 领导人本人是否愿意不断的自我提高这点很重要,而自我提高的速度就因人而异了。
b. 领导人是否会识人、用人是否会识人就看看他身边的朋友和比较合拍的同事是什么样的人就知道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他身边的人也就能侧面了解到他的性格和局限了。
另外就是用人,看看他在和人相处时是什么模式。
如果他是属于民主型的,那他与其他人是怎么沟通讨论的;讨论后是否能得到确切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有效;如果无效,他是怎么认定权责的;他跟合作者能否相互监督、相互指正、相互改进。
如果他属于强势型的,那他的想法是否真的正确;他和他的执行下属是如何沟通的;他怎么对结果评判;结果无效,他是怎么认定权责的;他能否认知到自己的局限;他能否面对自己的过失;
#p#副标题#e#
c. 领导人是否足够坚持和专注对于领导人来说专注和坚持是很重要的,一个投机心态重的领导者如果不是入对了行业,是很难做成事情的。而就可见的先贤例子来看,只要足够专注和坚持,往往都不会有一个太坏的结果,区别只是这个结果是不是被领导人自己认可罢了。
如果在一个需要开创的行业,那就像那个挖井人(一个高考的作文题目《这里没有水》,应该都有印象吧?),而投机者就像题目中的主人公,往往劳碌而无所得。这样的领导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而更可怕的是将结果的无效归结于身边的伙伴或是运气不好。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在曾经选对过行业,尤其是投机型行业的创业者,当时他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所谓成功,于是自然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天下第一了。而面对一个新行业,一个非投机行业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容易做出灾难性的事情,毁坏自己之前所拥有的一切。
d. 对行业的热情对行业的热情高,是更容易专注和坚持的,因为人很难绝对理性。对于创业者,最好的支持就是一种类似爱情的感觉,这种感觉的支撑力量会比很多数字、理论更有利,而如果被数字和理论能够证明,那这种感觉会更强大、更持久。
所以如果一个领导者对行业的热情是不足的,或者只是把所做的事情当作一个生意,那就需要更多其他方面的支持,不然,一种由上至下的倦怠和消极就会很容易蔓延的。相对来说,创业者最好不是生意人,这样成功的概率高一些。
e. 心是否足够大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看得远,理想大不代表一定能成功,但至少可以有一个长期的目标,这一点是可以支撑着创业者度过很多困难的。
微软的“让每一个人桌面都有一台PC,PC上都是微软的软件”
google的“将世界装进网络”
他们能做到吗?我不这么认为,甚至我认为若干年后的微软可能会成为今天的雅虎。但不能否定这样的信念是支撑他们从一个车库作坊成为全球霸主的基础。
而一个只想卖萝卜白菜,开一个门店,然后一个大门店的生意人去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做创业者就更要好好自问一下了。不同的理念是适合不同行业的,不能盲目套用,不然,一个套了高科技壳子的菜摊,是很难获得投资人、用户和这个社会的认同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业笔记 » 谨记!创业不是项目、不是行业,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