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富豪张大中传奇
所谓店小二,就是跑堂倌嘛。跑上跑下忙啥?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一天,大中电器一位新员工对一直在店堂内转悠的一位中年人招呼:“大叔,您到底想买什么电器?”大叔答道:“我不买电器,我只是看看大中电器还需不需要购进什么电器。”大叔正是张大中,在2004年胡润中国富豪榜上,他名列前十位。
老一点的员工这样描述他们的老板:生活俭朴,作风低调,和普通人一样经常独自逛街,很少有车队和随从簇拥出行。
张大中是靠制作台灯起家的。1980年冬,张大中在自家厨房亲手制作了60台落地灯,赢利160元,成就了电器销售巨擘—大中电器的第一笔生意。
有人把张大中对过去的缅怀称为“浪漫”。2004年,张大中以6万元的价格买回了一台旧台灯,这台旧台灯是他24年前亲手制作的,当初单价6元。在这位老顾客家中,那盏灯已残缺不全,被主人的小孙子用废梭子穿起当作了“金箍棒”,但人家一直没舍得扔掉或卖掉,因为家中3个孩子都是在这盏灯下读书成才的。
张大中说,回购台灯的目的有二;一是对老顾客的感恩;二是想借此激励自己和员工。如今,他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成了大中电器的著名店训:“快乐服务,幸福生活。”
创业在北京、成功在北京、发展在北京.在席卷全国的家电连锁竞争中,大中电器是唯一以北京作为家乡、作为发展根基的企业,大中流淌着北京的血液,同时也浸染了北京人稳重、乐观、豁达的性格。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大中电器的发展历程,就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人民富裕的缩影”。展望未来,大中电器将加快全国连锁步伐,继续以“诚信为商”做为立业之本,为顾客贴心服务、为厂商拓展市场、为员工提供机遇、为社会贡献财富,做全国消费者最贴心的“店小二”。
1.小作坊 1980—1988
1980年冬,一个渴望依靠智慧与努力改变生存现状、走向富裕的北京青年张大中,响应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在自家厨房以饼铛为托、织梭作杆,制作60台落地灯,赢利160元,这就是21世纪的电器销售巨擘—大中电器的第一笔生意。1982年4月,张大中注册成立“张记电器加工铺”,这是当时惟一允许私营企业注册的名字。“张记”以制造音响放大器为主营业务,1988年9月,营业额首次突破10万元;至1988年12月,“张记”占据北京音响放大器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创业的日子艰辛却充满希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的时候,张大中—大中电器的创始人,还是国营供销社里的普通售货员、一个兜里永远没有几分“闲钱”的北京小伙子。他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质朴、最直接的感受是:国家要调动百姓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正当愿望,这让他感动不已、激动万分。
一次,他偶然发现朋友单位积压了一批电子器件,质量、性能又恰好能满足制作音响放大器的需要。机会来了,大中作为一个无线电爱好者的特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先做出一个样品送到商店试卖,成功后,立即买回100套元器件投入紧张的加工。没有车间,把自家住房腾出来;没有工作台,饭桌摇身而变;没有工人,找几个熟人帮忙……加工用了一个月,销售也在一个月内完成,资本的第一个循环就这样顺利实现。大中马上用收回的资金又买了200套元器件开始第二轮的生产。
在忙碌中,大中捕捉到人生的方向,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他是操作工也是营业员,是业务经理也是技术员。从照像制版、腐蚀打孔、焊接组装、检测调试直到包装封箱,七、八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节约开支,大中从旧货商店淘到的8元钱的匈牙利生产的信号发出器,修理后成为最重要的检测工具;为了买到质优价廉的元器件,他骑车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元器件厂,把能够订阅专业性刊物一网打尽……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中在点点滴滴的实践中增长着对成本、利润、价格的认知,也积累着关于生产、管理、服务的经验,小作坊成功了。
- 上一篇:25岁身价过亿,戴志康的悲欢历程
- 下一篇:不看后悔:川商西藏亚东淘金记